香菇不香?远安探索这样解题破局!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伍玉华、虞顺意、焦豆豆)炎炎夏日,走进位于远安县茅坪场镇的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恒温养菌车间,16度的恒温让人倍感凉爽。在全智能化控温控湿设备的加持下,整齐排列的13万袋香菇菌棒正在加速养菌。在往年夏天,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茅坪场镇是“中国春栽香菇之乡”,夏季香菇“烧袋”,是每个菇农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加之鲜菇市场价格下行等原因,菇农和香菇加工企业连年亏损。

香菇不香,如何破题?茅坪场镇综合研判后,决定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成立食用菌产业人大代表小组,涵盖与产业相关的大户、农技人员、党政干部等。每月5日集中开展代表联系群众“5号见”活动,每季度开展代表小组集中活动,收集菇农意见后进行综合研判。通过人大代表小组积极争取,远安县政府出台了相关产业支持政策,在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

有了支持,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22年投资建设500万袋恒温养菌车间和智能出菇车间。历经几年的实验探索,可满足养菌和出菇所需的温度、湿度和氧气保障,实现了一年四季产鲜菇的突破。今年车间扩容和正式运行后,经济效益得以提升,目前车间数量已从1个增加到13个,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

针对传统香菇市场价格低迷的问题,人大代表小组又把目光投向了珍稀食用菌领域。通过品比实验,引进和试种推广桑黄、羊肚菌、灵芝等珍稀菌种,增加菇农收入。同时,通过拓宽食用菌系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定期回访菇农等方式,提振产业发展信心。马家坪基地负责人李金华高兴地说:“今年种植桑黄3万多袋,预计可以采收2000多斤,产值可以达到80万元。”

从传统种菇到智能养菇,从“一菇独大”到“百菌齐放”,通过代表小组助力,茅坪场镇食用菌产业链持续延伸,正在完成从段木种植、代料种植、基地种植到智能化种养加工的食用菌产业“第四次革命”。镇党委书记杨璜介绍,将加大与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深度探索“专业代表小组+产业链”融合新路径,助推食用菌产业朝着智能化、标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让“中国春栽香菇之乡”更加名副其实!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