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不跳不响不沉降 沈阳采用新工艺打造精品路

车辆碾过井盖时“咣当”作响让路上行人心惊,道路沟槽回填不久后引发路面塌陷……为了打造市民“有视觉、无感觉”的道路通行环境,8月10日,市城乡建设局在虎石台大街内涝防治能力提升施工现场组织开展检查井施工工艺、管沟恢复施工工艺创新与推广现场观摩会。

今年,按照城市内涝防治能力提升三年工作方案,沈阳聚焦河道行洪能力升级、地下管网韧性升级、调蓄空间功能升级、智慧防汛体系升级四大攻坚方向,形成“55+N”项目体系,明确以“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为路径,最大限度逐年消灭积水点,逐步完善排水系统。

针对道路地下管网施工陆续进入到路面恢复施工阶段,沈阳市城建系统大力推广自调式防沉降井盖、新旧路面错层搭接施工等新工艺,打造城市道路不跳、不响、不沉降的舒适通行街路。

记者看到,现场工作人员打开井盖后,用钢筋混凝土卸荷板替换传统调井工艺,使井壁的荷载分散至路基,减少井周结构的沉降与破损,有效解决井周沉降、井盖移位等问题。沈阳市市政工程修建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耿佳鑫介绍,此次推广的“卸荷板+自调式防沉降井盖”的组合施工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井盖易出现的下沉、移位、跳动等老大难问题。

道路管沟回填与恢复直接影响道路结构的整体性与耐久性。耿佳鑫告诉记者,通过水撼砂进行回填作业,确保回填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避免了传统回填方式可能出现的沉降、塌陷等问题。针对新旧路面接缝处易出现开裂的问题,采用错层搭接的方式处理新旧路面连接部位,通过增加接触面积增强了接缝的整体性。同时,根据不同路段的地质条件与受力情况,在级配碎石与水稳层之间、两层水稳层之间合理设置土工格栅或钢筋网,利用其高抗拉强度分散应力,阻止裂缝扩展;在下面层与水稳层之间则铺设自粘式防裂贴,进一步增强了路面的抗裂性能。

沈阳市城乡建设事务服务中心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部部长赵程博介绍说:“此次检查井与管沟恢复施工工艺的创新实践,是我们在城市建设领域不断探索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的生动体现。未来,将继续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格执行沈阳市街路更新导则,在后续街路更新、内涝防治、断头路工作中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施工技术与工艺,打造更加安全、舒适、耐用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这些成熟的施工经验不仅保障了项目本身的工程质量,更为我市乃至全省城市道路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 ‘精细化施工样板’。”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于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