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花添彩、艺术造景、荒地复绿 洪山城管重绘武汉站周边“花语绿韵”新图景
记者:王超
通讯员:谢卓维 赵莹莹
在高铁列车穿梭的银色轨迹下,一幅以草木为墨、大地为纸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五一期间,洪山区城管执法局紧扣武汉市四线一口环境品质提升要求,围绕武汉站这一城市窗口实施立体化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增花添彩、艺术造景、荒地复绿,将武汉站周边打造成集生态美学、人文底蕴于一体的迎宾会客厅,让南来北往的乘客在旅途中感受武汉的独特魅力。

增花添彩,武汉站东西广场花漾迎宾
5月4日,记者来到武汉站探访看到,东广场上,一串红拼构的“欢度佳节”立体文字特别醒目,文字周边绿草勾勒的流线型纹样,展现中国传统节庆的视觉符号,旅客穿梭于花海间,仿佛置身自然画廊。
据悉,为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洪山区城管执法局在武汉火车站以“欢度佳节”为主题,以自然生态为肌理,以春日繁花为亮点,匠心打造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沉浸式花卉景观,为往来旅客呈现了一幅繁花似锦的迎宾画卷。

“假期旅客很多,既要美化环境,又要视野开阔、通行顺畅,我们实地调研后,选取了八仙花,红千层,美人蕉,银姬小腊一串红,孔雀草等20余种适应武汉市气候的植物花卉、乔灌通过艺术化造景手法,组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立体生态景观。”洪山区城管执法局管理科工作人员介绍告诉记者,在广场上的花卉,是直接摆放在地砖上的,虽然铺设了隔热层,但依然要精心养护,最近天气较热,每天都会定时定量浇水,确保每一株植物保持最佳观赏状态。

“刚出站就被这片美景吸引了,让风尘仆仆的旅途瞬间有了诗意。”来武汉旅游的陈女士驻足拍照时感叹。
艺术造景,闲置地块化身城市新地标
5月3日,记者发现在和谐路上,一片约7000㎡的空地焕发新颜。由红继木、金鸡菊精心构筑的“洪山大学之城”六个大字如地毯般铺开,每个字占地100平方米,远远看去,宛如一幅在大地上泼墨挥就的立体书法。初夏时节,这幅绿意绵延的生态画卷正悄然生长,即将成为城市新地标。
施工现场,园林师傅先用白色布裁剪出字形轮廓,在笔画区域栽种红继木,文字周边则点缀着金鸡菊。“红继木的紫红色和金鸡菊的鹅黄色形成经典撞色,就像是给大地铺了一层织锦”,洪山区城管执法局规建科工作人员介绍,等金鸡菊盛开,这里就是亮眼的洪山名片,让每株花草都讲好洪山故事。
“高铁站旁边居然藏着这样的‘彩蛋’,还蛮惊喜的。”来武汉站接人的王师傅说,之前这里都是杂草,现在变得这么漂亮,成了城市新名片啦。
远处的高铁呼啸而过,宛若一条银龙穿梭于绿野之间,与地面上的生态画卷交相辉映。这片用草木写就的“地面书法”,不仅承载着大学之城的人文底蕴,更以生态诠释着城市与自然的共生之美。
荒地复绿,从脏乱荒地到四季生态公园
5月3日,靠近欢乐大道和白马馨居二期的南明渠渠北区域,一排排香樟、栾树构成了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树阵景观。
“以前都不敢开窗户,现在推窗见绿,等那边玉兰花开了就更美啦。”家住白马馨居的刘女士感慨地说。
据了解,此地块原是一块约20亩的荒地,周围居民在该地块上私搭乱建、随意丢弃垃圾,影响市容环境和城市形象。
“秉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理念,计划将南明渠沿线规划为生态公园。”洪山区城管执法局规建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渠北区域,主要种植香樟、栾树,构建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树阵景观;在靠近欢乐大道和居民楼的渠南区域,种植玉兰花,让市民能够推窗见绿,还能沉浸在馥郁的花香之中。以香樟林荫廊道、白玉兰景观带等四季主题景观,实现“春赏繁花似锦、夏享绿荫清凉、秋览斑斓画卷、冬沐暖阳融融”的生态愿景。
据悉,目前已移植苗木100株,覆绿4000㎡,待完工后将彻底拆除外围工地门楼,还市民一片清新绿意。
从素色无华的站前广场到锦绣迎宾的花漾盛景,从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块到惊艳亮相的生态地标,武汉站周边环境的蝶变正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注脚。随着四线一口环境整治的深入推进,洪山区城管执法局正以“绣花功夫”将武汉站周边编织成锦绣图景,让每一处景观都承载大学之城的人文温度,让每一次抵达都成为邂逅美好的城市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