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羊” 帆起航 力破冬日养羊困局

如何破解冬季养羊增加膘情难和提升后备羊高效补饲的课题?如何坚持在草畜平衡的基础上提高羊肉品质?如何精准施策全力挖掘畜牧业提质增效潜力?锡林浩特市联合自治区科研机构,共同攻克饲料配制关键技术,探索出一条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锡林浩特市穆鑫肉业屠宰加工车间里,由锡林浩特市种畜繁育中心饲养的28只实验羊,正在按顺序进行登记和屠宰。随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和锡林浩特市农科局的专业人员对羊的肱二头肌等不同部位进行取样,并用专业仪器对样本进行测定,记录色度、花纹品级等各项数据。


因为这两块算是最大的肌肉,作为一个典型的部位,主要也是看它不同部位肉的品质,来分析出饲草料对不同部位肉品质的影响程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营养所

副研究员 萨初拉

锡林郭勒盟冬、春季寒冷漫长,日照时间短,可采食的天然牧草大幅减少,若牧民家的饲草不充足、饲料使用不精准,牲畜会面临营养不足,导致体重下降、膘情变差、抵抗力变弱,牲畜极易生病或死亡。为更好地解决冬季补饲难题,维护牲畜的生长水平,2024年11月,自治区“提高牛羊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的饲料产品配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锡林浩特市种畜繁育中心启动。该项研究是内蒙古自治区揭榜挂帅项目,即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专项子课题。项目选取70只断奶后体重相同的乌珠穆沁羔羊,每10只一组,共七组,进行对比实验。


第一个组相当于模仿牧区的纯放牧养殖方式,第二组是放牧+补饲组。其余组是放牧+补饲的基础上添加不同的益生菌、益生元或功能性氨基酸,然后对比分析各组别之间生长性能、消化代谢指标、酮体指标以及肉品质指标的变化。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营养所

副研究员 萨初拉

据了解,这项实验分为3个阶段,目前第一阶段动物实验已完成,第二阶段样品检测分析和第三阶段数据分析与成果形成预计2025年年底前完成。从目前的监测情况来看,经过3个多月的饲喂,添加日粮的实验组比不添加的对照组体重明显增加。


后续我们还要分析一些包括蛋白质、脂肪含量的这些常规指标的测定,还有就是多组学的技术,包括微生物组学、肉的风味组学,联合起来去深入揭示这种功能性饲料对我们自治区优质肉羊典范——乌珠穆沁羊的生长及肉品质的调控分子机理,能够围绕这种机理去开发更多的相应的产品,助力我们自治区高品质肉羊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营养所

副研究员 萨初拉

曾经,素有肉中“人参”美誉的锡林郭勒羊,却因其繁殖力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长期制约着肉羊种业发展步伐。为了尽早攻克这一“卡脖子”难题,保护地方良种羊种质资源,锡林浩特市坚持以保护和培育优质乌珠穆沁羊为抓手,提升畜牧业综合效益,通过构建以“种羊场+扩繁场+核心群”为核心的联合育种体系,持续推进乌珠穆沁羊提纯复壮、高繁多胎,建设标准化养殖设施,提高养殖效率,推动乌珠穆沁羊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实现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双提升,同时,锡林浩特市还加强与技术支撑单位的紧密合作,引入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积极探索畜牧业绿色发展新模式,减少草原压力,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一系列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降低养殖成本,进一步增加牧民收入,为锡林郭勒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宝勒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