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火车司机“平稳哥”胡军获“全国劳模”称号

在彩云之南广袤的大地上,一条条钢铁巨龙纵横驰骋,串联起山川与城市,连接起发展与希望。在这背后,有这样一位铁路人,他三十年如一日,以毫米级的精准操作驾驭列车,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铁路人的奋斗传奇。

“对我来说这是巨大的荣誉,更是激励我继续前行的动力。”近日,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机务段动车组司机胡军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于4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这一殊荣,是对他个人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更是中国铁路人拼搏精神的生动写照。

三十年来,胡军始终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使命牢记心间,写下了200多本记录技术要点的笔记;他兢兢业业,积累了3000多小时的添乘记录,创造了驾驶列车安全行驶5100多趟,累计行程高达195.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跑了近50圈的辉煌成绩,为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出行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出了贡献。因工作业绩突出,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云南首席技师”等荣誉。

时光回溯到1994年,18岁的胡军怀揣着对铁路事业的无限憧憬,走进昆明机务段,成为国铁昆明局最年轻的电力机车司机。彼时的云南铁路,还停留在“绿皮车”时代,客车最高时速仅70多公里。但年轻的胡军并未因条件的艰苦而懈怠,反而将每一次驾驶都视为提升自我的契机。

“那时候胡军就爱钻研,线路长大下坡列车冲动问题,别人都觉得难,他却花了不少心思,最后成功解决了,列车开得那叫一个稳,我们都叫他‘平稳哥’。”胡军的同事金海勇说,担任城际列车司机期间,线路长大下坡带来的列车冲动问题成为行车安全的“拦路虎”。胡军凭借着对驾驶技术的执着钻研,反复试验、不断调整,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随着中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六次大提速的浪潮席卷而来。2004年“4•18”大提速,成为胡军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两个车站间10多公里的距离,竟有11处变速点,这对司机的驾驶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提速挑战特别大,既要精准控制速度,又要保证平稳,真的是一刻都不能放松。”胡军说,面对挑战,他没有退缩,而是日夜钻研,反复模拟驾驶场景,不断优化操作手法。每一次加速、每一次减速,他都精确到极致。

2016年,云南迎来高铁时代。39岁的胡军作为云南首批动车组司机,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他深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仅需要技术的革新,更需要思维的重构。沪昆高铁、南昆客专联调联试期间,胡军带领团队不分昼夜地奔波在线路上。针对云南特殊地形,他们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的操作方法,为高铁在云南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随着中老铁路、丽香铁路等线路相继开通运营,胡军深知人才对于铁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养新人上,走进汇集了动车、客车、货车等各领域顶尖人才的胡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墙上挂满的技术攻关成果展示着团队的不凡实力。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胡军和千千万万的铁路奋斗者一起,用钢轨丈量大地,用速度改写时空,谱写着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开屏新闻记者 孙江荭 通讯员 张伟明 禄海瑞 许津铭 摄影报道

一审 颜媛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