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徐闻:风暴中见小城大爱
400多年前,汤显祖在湛江徐闻倡办贵生书院时留下了“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的贵生精神,这份以人为本、珍视生命的人文精神经历发扬最终浓缩成了徐闻特有的城市品格。
百年后的今天,徐闻籍著名诗人黄礼孩在自己的诗歌《笑榕》中隐喻了徐闻人世代抗击台风时不屈不挠的韧性和珍视生命的品格。
患难见真情,每逢风暴来临,来自五湖四海的“温厚徐闻人”便会迅速团结起来,在风雨中穿梭,快速架起救灾复产的桥梁。
无论是台风“泰利”“摩羯”……还是今年1号台风“蝴蝶”,凡人善举、人间大爱从未在这片土地缺席,徐闻人的精神一直在这片红土地上动情演绎着。
群众海上遇险
警民携手展开全面搜救

徐闻民警成功搜救海上落水父子。受访者供图
“漂泊了两天两夜,我们以为再也没有希望了,是你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朱某寒十分感激地握着徐闻民警的手说道。
6月15日清晨,台风“蝴蝶”已经过境,然而徐闻西连派出所一大早却接到了一则特殊的警情,群众称一名男子因台风在西连海域渔排被困两天两夜,其父亲在台风中不慎落水失踪。
据了解,6月13日13时许,来自宁夏的朱某寒与其父亲在海南省澄迈县海边划桨板出海游玩时突遇台风袭击,被狂风卷入大海。父子二人虽身穿救生衣,但被海浪越推越远,在长达26小时的漂流中,两人置身于冰冷刺骨的海水中随波逐流,随时有着失温的风险。
6月14日,台风“蝴蝶”在湛江雷州市纪家镇二次登陆,当天下午,父子俩漂至湛江市徐闻县西连镇昌南码头附近一养殖公司渔排网箱处,翻上渔排暂避风浪。
到了晚上,朱某寒父亲因体力不支被风浪打落渔排,只剩朱某寒在渔排上苦苦支撑。他回忆道:“当时风雨太大,连喊话都听不到,只能靠救生衣和渔排上的浮标勉强支撑。”
15日清晨,在接到报警后,湛江徐闻县公安局立即组织迈陈、角尾、西连三地派出所成立两组搜救队伍,一组由西连派出所的民警们与当地渔民组成救援队伍,迅速在海上驾艇搜索,向着朱某寒所在的方向疾驰而去,另一组沿海岸线徒步搜寻。
民警先将朱某寒营救至岸边并送往医院,其父亲经过5小时全力搜救,当日12时许在角尾乡附近一空置网箱上获救。
目前,朱某寒父子生命体征平稳,已脱离危险。而徐闻警民携手,迅速组织搜救的海上生死救援的作为和善举,也在网络上获得群众的点赞认可,让徐闻人以民为本、珍爱生命、顽强拼搏的精神火速出圈。
挨家挨户巡查
小网格织出群众保障网
“郑伯,你家的房子有没有加固好?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反映!”下桥镇糖厂社区党总支书记邓宗键在风雨中挨家挨户地叩着门,确保社区内居民的瓦屋没有安全隐患。这是邓宗键当网格员的第五年,每年台风季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

邓宗键和干部们挨家挨户巡查。受访者供图
去年超强台风“摩羯”来袭,全县930个网格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做好防御台风的战斗准备。
县镇村三级党组织充分发挥网格管理体系优势和党员联系群众机制作用,深入细致做好群众排查、转移安置和宣传提醒等工作,实现转移并安置危险区域群众超10万人,疏导5184艘海上作业渔船回港避风,储备防风防汛必需物资超11万件,展现出“微网格”的强大力量,虽然今年台风“蝴蝶”强度远不如去年的“摩羯”,但事关群众安全,邓宗键丝毫不敢怠慢。
下桥镇糖厂社区居民从事农作物生产不多,主要的安全隐患在于当地居民大多居住瓦房,在台风中存在墙皮和屋顶倒塌、瓦片脱落等可能。
“网格员的工作比较琐碎,台风期间要挨家挨户排查隐患、登记上报转移群众、24小时值班待命,在台风后统计灾情、联系保险公司等。”邓宗键介绍,一个网格员负责2到3个自然村,台风一来他就和干部们一起散布到村子里,并且互相保持紧密联系,确保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保障村民管理。

相关部门干部到各隐患点进行排查。受访者供图
去年,台风“摩羯”来临前,不少村民们放不下自己养的鸡、鸭、鹅,反复跑回家中,有时候为了让他们上车,邓宗键也会帮忙把村民们的鸡鸭鹅等禽类住所进行加固或是转移。
网格员是时刻放不下群众的“家长”,在一次动员群众转移任务中,邓宗键遇到失智老人不愿配合,嘴里嘟囔着要买水鞋,于是一名干部就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哄着老人说买好了,又把自己雨衣脱下来说给老人买了新的雨衣,才让老人配合离开。
邓宗键说:“就像哄孩子一样,在转移过程中还要陪着老人们唠唠嗑。”
一个个温情“小网格”的奔走相告、暖心护送,最终在风雨中织成抗击台风的“守护网”。
干群主动作为
风雨中与时间赛跑
台风“蝴蝶”期间,徐闻县各级党组织充分运用平急转换机制,全县629个党组织和3400多名党员干部闻“风”而动,冲锋在前,群众积极响应,干群携手共同筑牢防御台风的“安全网”。
无数个和邓宗键一样的网格员奔走在前线。台风来临前夕,迈陈镇党委接到新地村新地联围海堤部分路段垮塌的险情报告。
在危急之时,镇党委组织350多名镇村党员干部、群众奔赴事发现场开展抢修工作,分成10组轮流干了五天,他们肩扛沙袋、砖石,踏着泥泞狭窄的小路,填补缺口。

干群一起填补海堤部分路段垮塌缺口。受访者供图
由于海堤空间狭小,不利于人员往返,党员干部群众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在风雨中与时间“赛跑”,连续几天抢修,终于赶在台风来临前堵上了缺口,消除了隐患,保障人民群众安全通行。
“还好堵住了,不然堤坝塌了,海水倒灌后果不堪设想!”迈陈镇新地仔村民赵伯望着已堵住的堤坝口说道。
和安镇党委采取“渔港渔船管控+农田技术护航”等举措抓好防灾减灾工作,为农业生产筑起安全屏障。
全镇365艘乡镇管理渔船全部按要求锚定避风,64个渔排的128名作业人员全部安全上岸,实现“零遗漏”避险转移。
“每艘渔船都有对应责任人,我们24小时盯着定位系统。”和安镇农办主任指着实时画面介绍。
台风期间带来的持续强降雨影响,让和安镇冬松岛大桥通道边坡(水头岭)路段出现严重泥泞湿滑情况,给群众出行带来安全隐患。
镇村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同身着制服的消防救援人员一起手持铁锹对路面淤泥进行全面清理,村民们也自发加入抢险队伍,头戴草帽、脚踩拖鞋的村民与干部并肩作战,清理边坡旁堆积的泥土。
台风当前,每一个防风抗灾的前线都成了徐闻人温厚精神的生动演绎场。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感之下,每个人都主动作为,走进风暴中心保障群众安全。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