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纵深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把整改会开到田间地头

【来源:四川在线_滚动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段玉清

“渠坝要整体抬高20厘米,确保水流顺畅入田。”近日,成都崇州市白头镇三洞村,一场田间整改会正在进行中。崇州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黄建召集市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专班负责人王强、三洞村渠坝项目施工方负责人杨普,对该村的一段渠坝进行整改。

在前几天的现场走访中,三洞村村民余强心急如焚地找到黄建反映问题:“渠坝修得比田低,水根本灌不上去!找施工队理论,他们说是按设计图纸做的。”

根据成都平原水田恢复建设项目规划,崇州市2024年恢复提升1.96万亩水田。作为项目的配套措施,去年,崇州市建设了渠坝、耕作道等相关基础设施,其中,三洞村100余米渠坝建设与需求脱节,造成100余亩农田灌溉困难。

“问题出在设计环节!”实地勘察后发现,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发现,部分农田存在高低落差,而设计方案未充分考虑地形差异。“大春灌溉等不得,要立即整改,务必赶在水稻栽插前解决问题!”黄建说。

第二天,纪检监察组就召集了王强、杨普等开起田间整改会。

“不光要抬高渠坝,还要优化调整渠道的坡度。”看到施工方给出的整改方案,王强建议全面排查类似问题,避免“图纸与实地两张皮”。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纪检监察组对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分管领导及农田建设科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限期整改。

“整改期间我们每天都会来,务必确保质量,若依旧整改不到位问题,将严肃追责问责,不能让‘高标准’变成‘低标准’。”黄建现场说。

不止崇州,根据《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2025年,成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420万亩。

如何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成都市纪委监委纵深推进该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巩固和深化拓展治理成效。“督促市农业农村局成立高标准农田工作专班,围绕近年来实施的11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方位、全链条、全流程开展问题核查,重点核查泵电不配套、灌排渠系不达标等农田基础设施工程质量问题,以及规划选址不合理、工程监管走过场等问题,并将整改工作会开到田间地头。”成都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现场核查——市级工作专班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领域专家和管理骨干,采取“四不两直”、暗访抽查等方式,到项目现场督导检查42次,并将发现的问题全部纳入台账管理、实行挂账销号。

跟踪问效——市级工作专班成立4个问题整改核查组,全覆盖开展问题整改核查,确保问题整改闭环,实现以查促改、以改促建,有效巩固提升问题整改成效。

今年以来,成都全市共召集田间整改会35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9个,梳理发现职能部门问题56个,推动建立完善制度机制11项。

此外,今年专项整治工作重心拓展延伸至农作物种子和种植业保险领域。“目前,已对全市农作物种子和种植业保险领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展摸底调研,排查全市种植业保险领域8类中央补贴险种、15类地方补贴险种,涉及种植业主体42.8万余户。”成都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针对排查出的承保、核保、理赔等各环节监管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行督查整改。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