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下滑为何利润反增?多家上市钢企半年报揭秘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春波】8月22日晚间,新钢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5.11亿元,同比下滑18.33%,实现净利润1.11亿元扭亏为盈,同比增长247.20%。

新钢股份的经营数据表现,只是国内钢铁行业上半年经营情况的一个缩影。Wind数据显示,按照中上协行业类(2023)标准,截至8月22日,国内已有9家钢铁企业发布中报,企业营业收入均同比下滑,其中7家企业盈利同比增长。

卓创资讯特钢分析师赵泽泽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钢铁企业营业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需求萎缩与价格下行;净利润反而普遍增长,主要得益于原材料成本降幅大于钢材价格降幅。

新钢股份扭亏背后,

多数上市钢企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

对于营业收入下滑,新钢股份在中报里解释称,主要系受产销量同比下降,以及钢铁需求整体仍然较弱,钢价同比下跌的影响。

此外,新钢股份还提到,该公司在报告期内主动调减产量规模,以规避市场叠加风险。并在一季度安排了以10#、9#高炉为中心的共53天系统检修,随后在二季度开始集约高效生产,通过提高高炉利用系数等指标,各生产工序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对于扭亏,新钢股份表示,主要系报告期内钢材毛利同比增加所致。

报告期内,新钢股份高端品种材销量全面提升。其中热卷高端品种增幅97.6%,优钢、硅钢增幅超20%,中厚板增幅18.4%,优棒品种率增至70%。发终端用户72家。中厚板、优钢卷、连退卷、硅钢卷终端用户同比提升10%。

在高端电工钢领域,新钢股份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电工钢产销量跻身全国三强,稳定供货比亚迪、小鹏等主流新能源车企,20XW1200牌号产品更成功配套大疆无人机核心部件。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新钢股份中报之前,国内还有8家企业已披露半年度报告,分别为华菱钢铁、中信特钢、首钢股份、山东钢铁、杭钢股份、南钢股份、甬金股份和沙钢股份,营业收入无一例外都出现了下跌情形。其中山东钢铁下滑幅度超过18%。

但在盈利表现方面,华菱钢铁、中信特钢、首钢股份、山东钢铁、南钢股份、沙钢股份净利润均同比增长,其中山东钢铁同比增幅超过100%,首钢股份同比增幅达到66.45%。

此外,还有两家企业盈利同比下滑,分别为杭钢股份和甬金股份。

杭钢股份解释称,业绩下滑主要受到国内钢材市场卷板价格持续低迷、公司资金收益下降以及参股公司分红收益减少等因素影响。而甬金股份则在解释中提到,主要系上年同期因一次性的搬迁补偿收入1.27亿元,本期资产处置收益同比减少1.31亿元。

需求萎缩导致上半年钢价下行,

原材料成本降幅更多

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营业收入29985亿元,同比降5.79%;营业成本28055亿元,同比降6.83%;利润总额为592亿元,同比增63.26%;平均利润率为1.97%,同比上升0.83个百分点。

“钢企营业收入下滑,核心原因在于需求萎缩和价格下行。”赵泽泽表示,从需求端来看,建筑用钢需求大幅收缩。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0.7%,新开工面积萎缩22.8%,直接削弱了建筑用钢需求。

在赵泽泽看来,在制造业设备更新政策持续落地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对高端钢材的需求增长,为钢铁行业平稳运行提供了稳定的需求侧支撑,但传统需求收缩幅度更大,导致钢铁市场供强需弱格局并未改变。

实际上,除了国内市场需求偏弱,我国钢材出口也延续了“量增价跌”态势。

据海关总署统计,上半年我国出口钢材5815万吨,同比增长9.2%,但品种增速分化明显,其中钢坯同比增长300.3%,板材同比下降0.4%;出口均价699.3美元/吨,同比下降10.2%。

根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上半年钢材价格重心下移,主要钢材品种螺纹钢下跌幅度在150元/吨左右,热轧板卷在200元/吨左右。

关于钢企营收下滑为何利润反增。钢铁行业内人士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降本大于降价”是钢铁行业利润同比大幅度增长的直接原因,这主要得益于原材料成本降幅大于钢材价格降幅。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6月30日,62%澳粉(一种高品质铁矿石粉)指数报93.55美元/干吨,较年初下跌7.28%。同期焦炭价格指数跌幅达31.46%,低硫主焦煤下跌19.70%。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反内卷背景下,不少行业企业通过自律生产,使得供需压力有所减弱,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达到低库存运营效率,实现了利润的扩大。

“反内卷”有望改善行业供需,

高端化转型仍是钢企发展关键

7月18日,工信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实施新一轮钢铁、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赵民革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钢铁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仍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矛盾,钢铁行业应凝心聚力、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强自律、“反内卷”,促进行业平稳有序、高质量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在钢铁企业利润普遍好转的情况下,钢厂没有出现盲目扩大产量的情况。1—7月份我国粗钢产量59447万吨,同比减少1902万吨,下降3.1%。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也在经历新的考验,一方面,全国钢铁产能过剩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整个行业低价微利;另一方面,行业内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的新赛道已经全面开启。

“在这种形势下,钢铁企业应坚持将技术创新植入产业创新;抓政策抢机遇,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前述业内人士建议,钢铁企业短期内降本增效、中期应建圈强链、长期战略战术配合促转型,坚持体制上提升组织效率、机制上提高人员效率。

赵泽泽建议钢企持续推动高端化转型。“特钢行业迎来发展窗口期,房地产行业发展受阻,普钢产量开始下滑,优特钢发展正当其时,也是制造业需求升级的需要。”赵泽泽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钢企已在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我国钢筋产量11339万吨,同比下降2.3%,压缩的建筑钢材产量主要转移为板带,1—7月份我国中厚宽钢带产量13244万吨,同比增长4.4%,较2021年同期增长21.2%。

责编:陶纪燕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