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鱼塘乡:“科技范”十足!鱼塘乡无人机“飞防”解锁丰收密码
当前正是鲜食玉米生长初期病虫害防治的关键节点。在鱼塘乡高峰村鲜食玉米田的上空,农用植保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来回穿梭,精准喷洒药剂,给玉米稳产丰收筑起“科技”防线。

陈林勇操作农用植保无人机。
操作手陈林勇首先仔细检查植保无人机的每一个部件,电池电量是否充足、螺旋桨有无损伤、药剂箱是否密封完好。然后将调配好的农药精准倒入无人机的药剂箱。随着他手指在遥控器上轻快地跳动,无人机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缓缓升空。刹那间,它宛如一只灵动的钢铁蜻蜓,轻盈地穿梭在玉米田间上空。无人机所到之处,细密的农药雾滴均匀地喷洒而下,精准地覆盖在每一株玉米苗上。为玉米植株披上一层“防护铠甲”。
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喷雾,植保无人机的优势尽显。无人机依托北斗技术,能够实现自主航线规划等功能,还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精准设定飞行高度、路线,速度、喷洒量,化肥农药的用量更加精准,减少了农业污染,农产品的品质,安全性更有保障。它不仅效率惊人,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一亩地的喷洒任务,一天下来能喷洒70-80余亩,而且喷洒均匀度更高,能有效避免药剂浪费与漏喷现象,效率提升20倍以上。

农用植保无人机。
在操作过程中,鱼塘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无人机操作手陈林勇始终全神贯注,眼睛紧紧盯着无人机的飞行轨迹,手中的遥控器根据田间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飞行高度、速度与喷洒剂量。

农用植保无人机。
“我这片鲜食玉米田,以后用人工洒药一人一天最多 2至3亩地,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错过最佳除虫期。现在采用无人机作业,效率大大提升了,而且还能提高玉米产量。”高峰村鲜食玉米种植基地负责人姚军说。
下一步,鱼塘乡将持续加大农用无人机技术的推广应用,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产业机械化、现代化,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让科技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通讯员 田伟
一审 阙成岱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