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亲述抗战史,你可知背后真相?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如何传承英雄血脉、捍卫公平正义?最近听了“老将军进大学课堂讲抗战史”的课,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余逍遥说,“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像曹恩民老人这样从战争烽火年代走过来的英雄人物!‘大思政课’不单规模大,更是内容大、收获大。”

面对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沪上32所中小学等师生代表,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曹恩民上讲台,铿锵有力讲述抗战的亲身经历,痛斥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暴行,回忆与战友们共御外敌、保家卫国的故事。为纪念抗战胜利,曹老还专门在育人活动中兴奋地赋诗一首:

日寇凶残恨难消,奸淫烧杀恶滔滔。

尸横遍野皆兄弟,白骨成堆尽同胞。

参拜东条煽嚣焰,勾销侵略意操刀。

居安不忘隐忧患,普唱战歌显国豪。

什么是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老专家刘苏闽少将着眼抗战全局,分享其多年研究新四军历史的成果,全面讲述了新四军组建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及经验。刘将军拓展了新四军与八路军协同抗战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玲认为,这次教学改革活动有较强针对性,目前对新四军学术界研究相对薄弱,网络和社会上流传着“中国共产党抗战功劳比国民党小”等错误言论,而曹恩民老战士和刘苏闽老将军进校园讲授抗战史,还原历史场景,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这堂抗战史思政课是“五老”协同育人的常态化活动,形成了“五老”协同、“三课”联动、多维浸润的大思政课育人新范式。去年中共中央颁布《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第二十七条强调,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参与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作用。这“五老”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亲历者和重大事件的见证者,具有无可比拟的育人优势。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新”“老”面对面交流中,交大本科生刘淞楷说,“曹老的诗歌和刘将军的讲座,仿佛一阵吹动军旗的风,裹着我回到革命年代……当我接过刘将军签名的书籍时,我也接过了前辈传过来的红色精神。我会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继续将它传承下去。”

原标题:《“居安不忘隐忧患!”百岁新四军老战士亲述抗战史,为沪上33校师生赋诗燃情》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题图说明:曹恩民老战士(左)和刘苏闽老将军(右)在一起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