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快评|“坐牢式上班”引众怒,企业管理的“病”该治治了


近日,安徽合肥小鹿妈妈公司因被员工控诉实施“全天禁用手机”“禁止外出”“工位强制就餐”等严苛规定,被贴上“坐牢式上班”的标签。随着合肥市劳动保障部门立案调查,企业表面“高效管理”实则肆意践踏劳动者权益的荒唐行为终于暴露在大众面前。
这家以电梯洗脑广告闻名的企业,年销售额高达4亿元,市场占有率75%,却将员工禁锢在工位上,连午休时刷短视频、佩戴耳机都被视为违规。更荒诞的是,员工外出取外卖需填写书面申请,会议室椅子未推入桌底会被罚打扫卫生,卫生间使用时间受限,人事部门定期巡查工位在岗情况。一名员工透露,她只能用智能手表偷偷与家人联系,因为公司全天禁止使用手机。

小鹿妈妈的辩解显得苍白。公司声称“休息时间灵活”,却要求客服部门“不能同时休息”;强调“桌面不能太乱”,实则禁止放置任何私人物品。律师指出,午休时间限制员工自由活动涉嫌违法,员工有权在合理范围内自主安排休息。而更深层的违规在于,员工签署劳动合同后公司收走员工留存联,试用期不缴纳社保,甚至以“无标准答案考试”为由无补偿解雇员工。天眼查显示,创始人夏泉名下多家企业参保人数为0,与其年营收十亿的业绩形成讽刺对比。
劳动监察的立案仅是第一步,公众更关心的是,这类企业为何敢公然践踏法律?从“禁止外出”到“监控如牢房”,小鹿妈妈的管理逻辑并非效率需求,而是对员工人格的驯化。有网友评论:“一个做牙线的工厂,搞得像绝密基地,纯粹是变态控制欲。”
员工不是企业的附庸,而是具有独立人格和法定权利的个体。在劳动者权益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这种践踏员工权益的行为,无疑是在自毁前程。即便企业通过大量广告营销,让产品有了一定知名度,但一旦用工不规范的负面形象曝光,消费者也会对其产品产生抵触情绪。毕竟,一个不尊重员工的企业,又如何能让人相信它会用心对待消费者呢?
小鹿妈妈事件绝非孤例。从“厕所计时器”到“监控摸鱼软件”,部分企业迷信“军事化管理”能提升效率,却不知恐惧驱动的生产力终将反噬自身。劳动法专家一针见血:管理的核心应是激发员工主动性,而非制造“工具人”。当员工连用餐自由都被剥夺,何谈创造力与归属感?当企业用监控替代信任,用惩罚替代激励,那么内部人才流失与市场口碑崩塌也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你对“坐牢式上班”有什么看法?
评论区聊聊
编辑:邢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