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渝警楷模|交巡女民警如何炼成处突“小能手”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松

在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高速公路第一支队,有一名年仅31岁的外勤巡逻女民警,她的身影总是出现在高速公路事故现场,她就是民警张雨虹。

无论是路面巡逻、案件侦办,还是群众服务,她始终果敢无畏、刚柔并济,用弱肩担起责任,以坚韧书写忠诚,展现巾帼力量。

敢啃硬骨头,她是案侦岗位“主心骨”

高速公路第一支队辖区地处中心城区周边,车流大、警情高、事故多,尤其是张雨虹所在的江北大队,是进出中心城区的关键区域,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强度大、任务重、要求高。

作为支队唯一一名女性案侦民警,四川大学法学专业科班出身的张雨虹,无论是简单的刮擦事故,还是复杂的道路交通事故,她都能冷静分析、精准判断,确保每一起案件经得起检验。

2024年6月26日凌晨,辖区发生一起施工人员被撞,肇事车辆逃逸的交通事故。

张雨虹迅速组织开展对嫌疑人陈某轨迹进行摸排调查,全面固定其饮酒后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并藏匿的相关证据,同时将陈某传唤至办案区开展调查讯问。

讯问之初,嫌疑人陈某矢口否认犯罪事实,张雨虹带领办案组历经四小时讯问,面对图像、视频等证据,陈某最终如实供述了事故发生经过及藏匿过程。

27日凌晨,张雨虹完善程序后和同事一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将陈某送至看守所拘留。

案件进入到关键环节时又出岔子:因当地葬礼有特殊习俗,死者家属情绪较为激动,要求尽快起诉至法院。

张雨虹一边从死者家属角度出发进行安抚和解释,一边加班加点加快推进事故调查程序,第一时间完成事故责任认定和案件材料移交等流程,侦办效率得到死者家属高度认可和感激。

据统计,2023年10月至2024年11月,张雨虹被抽调至支队开展集约办案,任集约办案组组长,这期间,累计办案25起、主办亡人事故6起。

驻扎第一线,她是巡逻处突“小能手”

张雨虹不仅在案侦岗位上表现出“钻劲”,在大队平安保畅攻坚克难时,更体现出“韧劲”。

支队现有巡逻处突女民警2人,张雨虹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支队目前最年轻的外勤巡组长。无论是酷暑烈日还是寒冬深夜,巡逻排患、应急处突,她都迎难而上、冲在最前面。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车流高峰处突保畅中,面对路面警情大幅增长的情况,张雨虹带领巡组疏导车流、处理警情、指路答疑,从早上八点上岗、一直奋战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除夕团圆夜,家人打来的问候电话她错过了一个又一个。

1月3日晚,张雨虹在巡逻大队辖区S39渝长复线高速公路时,接多起群众报案称其驾驶车辆在复线上撞击路面障碍物,造成车辆受损。

接到报案后,张雨虹立即赶往现场,发现受损车辆高达十余辆。经现场勘查,路面障碍物是一辆大车轮胎爆胎后剩余的胎皮,而事故现场又无监控和卡口,无法确定掉落胎皮的货车具体号牌。

张雨虹积极协调道路公司,最终达成一致,并逐个开具文书,使驾驶员们及时得到理赔,回家过年。

三年来,她累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20余起,妥善处理简易道路交通事故570余起,发现各类安全隐患27处,发现并劝离行人上高速50余起,为道路的安全畅通和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服务暖人心,她是正义温暖的“传递者”

事故处理不仅要凭法理,还要讲情理。支队“小鑫工作室”是以调解群众事故纠纷为主,发挥“三调联动”和警保快处的主要阵地,张雨虹作为工作室民警,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她深知,每一起事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她总是耐心倾听、细心安抚,用真诚的态度化解矛盾。

2024年8月17日,支队巴南大队发生一起较大事故,作为事故善后组组长,张雨虹要逐一对接死者家属,安抚家属情绪,了解家属诉求。为了尽快达成赔偿协议,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女同志的张雨虹连续三个晚上在殡仪馆陪伴死者家属至半夜,认真倾听家属想法,解答家属最关心的问题,积极就理赔事宜与保险公司及政府部门协商。

最终,在张雨虹与同事的努力调解下,家属与保险公司达成赔偿协议,后续事故也得以顺利处理。近三年,张雨虹累计帮助困难群众百余人,收到感谢信13封,执法服务“零投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