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牧场”加快建设!青岛市畜牧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亿元
数智化如何驱动畜牧业升级
●青岛市畜牧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亿元,约占全国1/3
●“新质牧场”在青加快建设,推动畜牧业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为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5月20日,记者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的第二十二届(2025)中国畜牧业博览会暨2025中国国际畜牧业博览会上了解到,数据驱动与智慧赋能正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各种养殖大模型、机器人等在降本增效、疫病防控等环节表现出色,吸引养殖企业、经销商和观众纷纷驻足了解,成为本次展会上的“流量明星”。而这些数智化新动能,也在引领着畜牧这一传统产业迈向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化的全新发展阶段。
数字化智能化加持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畜牧业的重要性再如何强调也不为过。但是,传统畜牧业暴露出的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疫病防控难度大以及市场响应迟缓等问题,必须加以重视,以实现畜牧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博览会上,国产数字化智能化畜牧装备吸引国外客商咨询。
今年,农业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数智化被寄予破解传统养殖痛点的期待,尤其伴随“新基建”在畜牧领域的落地和实施,养殖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速度正进一步加快,产业一体化的融合趋势也在进一步加强。
“数智化是畜牧业突破传统发展瓶颈的关键,需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实现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蔡辉益如是说。
行业内企业已见行动。
在畜牧装备行业头部企业河南万华畜牧设备有限公司的展位上,按既定路线行驶的机器人吸引了与会人士的关注。这两款机器人被统称为“鸡舍智能抓鸡机器人”,其中一位昵称“牧羊犬”,可通过数据处理和AI视觉成像技术,在每日鸡舍巡检时精准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另一位昵称“狙击手”,可在“牧羊犬”巡检发现死鸡或淘汰鸡并提出警示后,利用灵活的机械臂将锁定的目标鸡带出鸡舍,保证空间环境无污染。
“传统笼式饲养,需要人工巡检鸡舍,十万笼鸡舍大约需要2位工作人员、三个半小时的时间,且爬上高处有安全隐患。我们的‘牧羊犬’可以替代2位工作人员、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巡检。如果再加上‘狙击手’,基本可以实现无人工笼养。”企业产品经理黄贯亚告诉记者,人工监测畜禽健康状况、生长周期以及环境条件等工作不仅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而且由于人的精力有限,很难做到实时、全面地掌握单个畜禽的细微变化。
比如,在大型养殖场中,依靠人工观察来判断畜禽是否生病,往往要等到畜禽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时才能察觉,而此时疾病可能已经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不仅增加了治疗成本,还可能导致部分畜禽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情况,企业通过为“牧羊犬”设置声纹识别系统,便可监测养殖鸡群呼吸情况并分析鸡群是否健康,将防疫做在前。
合肥拉塞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参展人员则表示,公司AI+养殖整体解决方案赋能猪场多场景,可进行全时段、无死角的实时监控及数据收集,帮助制订生产计划,并建立智能数据储备库。
对于AI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熊本海认为,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饲料安全、劳动力短缺等挑战。AI技术在饲料营养、动物健康、智能装备等场景可激发新质生产力,未来将向全面感知、智能决策的“无人值守”牧场发展。
展馆中央位置,全球生猪养殖头部企业牧原集团展示了其生猪智慧养殖模式。“我们企业已实现智能环控、智能饲喂、智能巡检、智能清洗等养殖全过程智能化应用。”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其手机上的由企业自主开发的App。如今,牧原集团通过开发应用物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模型,已实现养猪全场景数据高效管控。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在位于南阳市的楼房养殖综合体项目有21栋六层楼的猪舍,整个园区便是智慧养殖的落地应用。比如,园区采用管道输送饲料,纵横交错的管道贯穿每栋猪舍,把饲料自动输送到每头猪面前,这套自动饲喂系统,每天可减少使用80—100辆运输车。又如,园区依靠猪场智能巡检机器人配合湿度传感器、摄像头以及声音采集等装置,可实时监测猪舍空气质量、猪体重、猪健康状况等13项指标。在这些数智化手段辅助下,1名饲养员年饲养商品猪出栏量可达1万头。
加快建设“新质牧场”
作为工业强市,青岛雄厚的科技实力催生畜牧养殖装备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智能饲养、精准饲喂、环境控制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大牧人、友宏等青岛本地优势畜牧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辐射带动300多家农牧智能装备企业集群发展,全市畜牧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亿元,约占全国的1/3,持续为全国智慧畜牧业发展提供“青岛实践”。
本次畜博会期间发布了“2025全国畜牧业数智化杰出案例及典型案例”,涵盖智能硬件、全产业链数字化等领域,青岛多家企业案例入选典型案例,显示出青岛在智慧畜牧方面的实力。
青岛科创信达科技有限公司的案例便入选典型案例。“我4月份才从中东地区回来,带回了1个签约项目。我们的国外客户包括俄罗斯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畜禽企业,比如俄罗斯排名第三的养猪企业就是我们的客户。”在企业展位,公司外贸板块相关负责人倪陈良告诉记者。企业自主研发的小科爱牧O2S智慧养殖大平台,充分利用5G赋能,将与养殖场息息相关的环境数据、设备运行数据、告警数据、养殖数据、水电料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等大量信息近乎无延时地传输到云平台,通过数据分析、自学习能力,为养殖场提供一套精细养殖方案。“我们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可以为养殖场减少30%—40%的饲料浪费,实实在在降本增效。”
“养殖业将从‘人指挥人’转变到‘数据指挥人’,从‘个体经营’转变到‘平台联动’,从‘劳动生产力’转变到‘数智生产力’,实现高效化、绿色化、标准化、智能化。”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沙剑林在采访中表示,站在新质生产力的潮头,青岛将以“智能+畜牧”的新理念持续推动畜牧行业健康高效发展。
落实落地的载体,便是青岛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的“新质牧场”,以此推动传统畜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畜牧业升级。
沙剑林介绍,在建设“新质牧场”过程中,青岛将以数据智能驱动全链升级,让算法成为新牧人的核心生产力,做好巡检、精准饲喂等智能装备的升级与普及,通过机械替人和流程规范来提高效益,促进牧场降本增效。同时,统筹兼顾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关系,积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创新应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从饲料供给、疫病防控到畜产品流通的全产业链协作,推进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加快农牧循环、生态可持续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