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税冲击波之下 美棉命运究竟如何?

中国棉花网专讯:4月第一周,ICE棉花期货对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做出强烈反应。消息正式公布之后,棉花市场投机抛售剧增,周四直接封于跌停。4月4日,中国在美国宣布对等关税24小时之后便雷霆出击,对所有自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消息一出,ICE棉花期货主力5月合约即刻扩板下跌400点,盘面创下五年来最低水平。本次对等关税的影响虽然可以预料,但其程度超过了市场预期,而刚刚显露好转迹象的棉花技术图形再遭重创。

对美棉来说,短期的问题在于,棉花进口大国需要权衡贸易执行的风险,被加征高关税的国家可能取消美棉合同。例如,越南的对等关税是46%,未装运的美棉合同超过86.3万包,孟加拉国关税为39%,未装运合同为24.4万包,巴基斯坦关税为29%,未装运合同超过83.7万包,这几个国家相加占到美棉未装运合同总量的48%。不过,目前是美国对消费国加征关税,而非消费国对美国加征关税(中国除外),因此暂时无需过度惊慌,美棉出口还没到彻底死亡的时刻。据国外消息,虽然对等关税给棉花消费国带来了不确定性,但上周晚些时候,一些市场(特别是南亚和中国)澳棉、巴西棉和美棉的询价非常积极。

一些纱线生产国的纱线和成品出口目的地非常多样化,对美国需求的依赖性较小。一些国家(如中国和印度)拥有更大的国内消费基础,可能有助于缓冲美国进口关税的冲击。就目前来看,美棉主要进口国(除中国以外)难以对美国进行反制,而且不排除一些国家通过谈判或者降低关税来满足美国,特别是经济负担沉重、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国家。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美国周四的关税公告隐含了一项豁免:如果进口产品中至少有20%的美国原产地内容,则该进口产品免于加征关税。这或许有助于促进进口国采购美棉。

据美国对等关税公告的原文:本命令规定的从价税率仅适用于受该税率约束物品的非美国原产部分,前提是该物品价值的至少20%原产于美国。就本小节而言,“美国原产成分”是指物品中完全在美国生产或在美国进行实质性加工的零部件的价值。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权要求收集与进口物品有关的此类信息和文件(包括在报关时),以便CBP确定和核实物品的美国原产成分价值,以及确定和核实物品是否在美国实质性完成生产。

从目前来看,关税冲击波对市场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消化,后期的形势也难以预料。受关税冲击波的影响,棉花市场复苏可能被再一次推迟。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交易会逐渐趋于正常。从长期来看,市场的风险在于激进的贸易政策将给全球经济和消费者信心带来何种影响。目前纺织供应链库存仍然处于低位,因此棉花需求要保持恢复势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