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问计”!平顶山市新华区探路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新范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平报融媒记者 毛玺玺

春潮涌动北部湾,取经问道踏浪行。4月9日,平顶山市新华区委书记张伟民带领新华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委社会工作部等相关部门组成新华区基层治理“调研学习团”,并邀请了中国电信平顶山分公司负责同志,跨越千里深入广西北海社会治理一线,在数字赋能的指挥中枢、活力迸发的街头巷尾,探寻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其间,中国电信平顶山分公司专题交流学习了大数据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做法。

这场跨越山海的“治理对话”,正为平顶山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在北海市市域社会治理网格化指挥中心,电子大屏上跳动的数据勾勒出城市治理的“数字经络”。网格员将巡查发现的井盖破损问题通过“数字海城+海城指挥通”实时一键上报、相关部门即时响应处置的全流程演示,让新华区“调研学习团”见证了“群众吹哨、部门报到”的治理时速。张伟民驻足良久,他说:“这就是科技赋能治理的具象表达,我们要把经验转化成新华实践,努力让数据多跑路、让治理更精准。”

行走在北海市海城区东街街道,基层治理的“人民逻辑”愈发清晰。这里创新构建的“专业网格员+党员先锋岗+新业态哨兵”治理梯队令人耳目一新——专职网格员织密服务网络,快递小哥化身“流动探头”,“最美网格”评选激发全民参与热情。当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介绍着一桩桩一件件“民情民意”与相应的解决进度时,新华区“调研学习团”成员纷纷感慨:“这正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注脚。”

黄海路社区的“治理密码”则藏在“四字诀”工作法中。“精”字当头划分治理单元,“联”字筑基汇聚多元力量,“暖”字为本做实民生服务,“评”字增效激活治理动能。社区党委书记指着一面“星级文明户”荣誉墙说:“我们把文明积分与物业服务挂钩,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这种将“软约束”转化为“硬激励”的创新,让“调研学习团”成员频频点头。

“北海实践启示我们,基层治理要答好‘党建领治、科技智治、多元共治’三张答卷。”一边调研学习,一边实时消化吸收,张伟民和新华区“调研学习团”现场交流,新华区将聚焦“三个转化”: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红色网格”成为服务群众的流动阵地;把数据流量转化为治理质量,构建平顶山特色的“智慧治理大脑”;把群众参与转化为治理能量,培育“人人都是网格员”的共治生态。

1700多公里,从平顶山到北海,一天时间,紧锣密鼓,足见新华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的紧迫。而短短20余天,这已是新华区第二次外出考察学习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此前的3月16日、17日,张伟民带队组成“学习团”,到北京市大兴区高米店街道、亦庄镇等地学习了“接诉即办”等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

而这一次,当北部湾的治理春风掠过伏牛山脉,当科技之智与人文之治深度融合,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华篇章必将绽放新的光彩。新华区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推进“五基四化”,聚力打造“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

记者手记:让基层善治的春潮涌动“新华”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亦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新华区以“他山之石”精琢治理之玉,让基层善治的春潮持续涌动。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字之变折射理念革新。从北上到南下,从北京取经到北海“问计”,新华区频繁聚焦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既是以思想碰撞引领基层治理破局的谋新求变之旅,更是以对标先进内核奋力赶超的促发展之旅。

在“取经问计”中,新华区取回的不仅是具体的治理方法,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坚守。当每个网格都成为温暖的治理单元,当每位群众都成为治理的“合伙人”,“中国之治”的基层实践便有了最生动的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