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吉林味!非遗市集里甘孜与吉林“双向奔赴”!


当吉林的夏日邂逅非遗匠心,2025吉林省消夏避暑休闲季暨长春消夏艺术季在青怡坊云CAMP城市营地举办。期间,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携手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共同打造的“清爽吉林・22℃的夏天2025年吉林省非遗市集”,于7月11日至12日开启一场跨越两千多公里的文化对话。这场非遗盛会深度融合吉林省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两地非遗资源,打造集展示、体验、研学于一体的非遗生态场景,让传统技艺在现代露营氛围中焕发新生。


本次活动巧妙地将“G331边境风景大道”与“G318川藏线”文旅资源进行深度联动,这不仅是两条国家级景观大道的文化对话,更是两地非遗瑰宝的首次交流互鉴。双方共同探索跨区域非遗协同保护、联合展示、资源共享的新路径,有效打破地域文化壁垒,进一步促进两地文化认同与经济协同发展。



市集内新增两大跨地域文化联动环节,让吉林与四川甘孜的非遗瑰宝碰撞出新的火花。甘孜展区亮点纷呈,除了展示当地独特的非遗技艺,更有吉川两地书法文化交流的重头戏——来自吉林和甘孜的两位书法老师同台挥毫,一方写下“吉祥森林”,尽显吉林大地的生机与灵秀;另一方书就“圣洁甘孜”,饱含川西高原的纯净与神圣,在墨香交融间书写两地文化交融新篇。



同时,甘孜展区特设的“吉林非遗×甘孜非遗 交流会”,为两地传承人搭建起深度对话的平台,双方在思想碰撞中探索非遗跨地域传承的新路径。在交流会现场,两地非遗协会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搭建两地非遗保护交流合作平台,提出将非遗与自驾游线路深度融合,充分发挥G331与G318的资源联动效应,打造“车窗外是风景,行程里有非遗”的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在自驾途中既能饱览山水之美,又能沉浸式体验两地非遗魅力。



在吉林展区,“吉林非遗×甘孜非遗 快闪表演”持续点燃现场氛围,活动融合吉林朝鲜族《阿里郎》《长鼓舞》与四川甘孜藏族《康定情歌》等民族经典,勾勒出一幅“非遗一家亲”的和谐画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非遗市集活动刚开始的“专家带你赏非遗”环节,特邀孙桂林、朱立春两位专家同台,携手带领大家领略非遗魅力。两位专家边走边讲,在他们的引领下,游客不仅能了解每项非遗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更能理解那些“守艺”故事里的坚持与创新。更有稻城亚丁文旅推介官、著名藏族歌手索郎达吉,与长春文旅推荐官雪饼猴,一同与我们游非遗,共同推介吉甘两地特色文旅资源。



为打造“可触摸、可共创、可传承”的非遗现场体验场景,现场汇集了50项吉林省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精心规划“舌尖非遗”“指尖非遗”“仁心非遗”三大主题板块,通过“沉浸式快闪表演+试吃+研学+体验”的互动模式,让参与者切身解码非遗技艺内核。



“舌尖非遗”美食区人头攒动,烟火气十足。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让游客在品尝试吃中沉浸式体验“舌尖上的吉林”。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李连贵熏肉大饼制作技艺,先后荣获 “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称号。其中,熏肉以十余种中药和调料长时间熬制而成,色泽棕红,肉质松软;焦黄的大饼外酥里软,传承人在现场将熏肉与大饼搭配,肉香与面香相互交织,令人回味无穷。



作为百年老字号的吉林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鼎丰真糕点制作技艺,秉持“真品、真味、真诚”理念,经十多道工序,融合南氏、京氏与满族风味,造就独特的东北糕点,深受老人与孩子的喜爱,更是长春人记忆中的味道符号。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人参炮制技艺,传承古法,经浸润、蒸制等多道工序凝练药效,是中药炮制智慧的珍贵体现。传承人现场讲解蒸参过程,新鲜人参在蒸汽中逐渐变色、散发药香,仿佛让人见证一场“时光凝练药效”的奇妙转化,这正是中医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生动诠释。



吉林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明太鱼烹饪技艺、吉林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福义德道口烧鸡制作技艺、吉林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长白山野生山葡萄酒酿造技艺、四平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溢香阁饺子制作技艺、长春市公主岭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庞氏满族油茶制作技艺、等各类风味美食,展现了吉林省各地区的饮食习俗,也让到场游客在独特风味中感受非遗美食的传承故事。



“指尖非遗”区成为互动体验的热门区域,28个项目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巧妙运用微刻、面塑、剪纸、布艺、编织等技艺进行现场展示,游客也在传承人指导下,感受指尖的智慧。



引得众多游客称赞的吉林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彭氏微刻,以长白山松花石为材,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将书法、诗词、篆刻、雕刻等技艺融合,在小小的松花石上创造出万千世界,让人感受到“以小见大”的东方智慧。



吉林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始于辽金,传承千年。经七大环节、四大技法,融渔猎等多元文化并加以创新,是查干湖特色文化的标志。传承人手持处理好的鱼皮,用骨针细线缝制,制成鱼皮画、鱼皮袋等物件,游客在抚摸中感受鱼皮制品的独特质感——既保留着原始的粗犷,又透着独特的艺术美感。



吉林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关东泥人张展位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泥塑作品,这些作品将关东民俗元素和东北特色元素融入传统高密泥塑技艺,创造出极具东北地域特色的泥塑形象,每一尊都栩栩如生、鲜明生动。



来自通化市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辉发满族剪纸,传承人现场示范,一把剪刀如同灵动的画笔,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白城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李氏面塑能将面团变成精美摆件,来自吉林市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满族旗袍制作技艺展现了传统技艺的优雅,来自四平市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葫芦雕刻巧夺天工。一系列展位同样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大家纷纷想要亲自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非遗礼物。



“仁心非遗”养生区聚焦传统医药智慧,6个项目的传统医药类代表性传承人为观众进行现场义诊、针灸推拿、特色疗法,并带来免费赠饮“平氏消暑乌梅汤”与“单氏九仙养生茶”,将中医智慧融入现代日常生活。



吉林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单氏中医诊疗方法,传承五代,以独特诊疗理念与技法,疗效显著,显示传统中医智慧与价值。它以三焦辨证为特色,擅长治疗肝病等病症,还融入了独特的针灸和禅推疗法,疗效显著。



除了三大主题板块,作为本次市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活动区域以“互动赋能、传承创新”为核心,构建起非遗展示与体验、交流与转化、休憩与沉浸的立体化空间,让“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传承理念融入日常体验,为非遗的未来注入兼具文化温度与市场活力的持久动能。



游客不仅可以在研学区近距离接触非遗技艺,也可以在休息区享受长春的夏日,感受人间烟火气及非遗的魅力氛围。非遗市集内融合非遗技艺主题纹样的集章打卡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与,为现场增添了欢乐的氛围。



在市集最后,索朗达吉表演了民族歌曲和《长春》。他高亢嘹亮的嗓音和原生态的演唱风格,带领观众领略雪域高原的独特魅力。现场众多传承人和观众载歌载舞,为今天的非遗市集画上完美的句号。



“清爽吉林·22℃的夏天 2025年吉林省非遗市集”活动现场,吉林广播电视台、长春广播电视台、腾讯新闻等24个平台同步进行网络直播,十余万人在线观看,现场同样人声鼎沸,不仅为公众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更旨在探索跨区域文化合作新机制,激发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的创造活力与时代价值。



来源:悠游吉林

编辑:赵明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