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引领听障儿童共享美好未来

济南特殊教育中心高级教师 张海燕
张海燕的特教旅程,是一段关于理解、引领与陪伴的深情告白。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市场买布料的张海燕偶遇了一位“游荡”的聋哑少年,他比划着说:“我毕业了,可我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我不想干坏事,但我得吃饭,我要养活自己……”这段话深深触动了张海燕。她想,“每一颗心灵都渴望被理解、被点亮。残障人士更需要机会和尊重,他们也有梦想,我要帮助这些听障孩子找到自己的舞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以爱筑梦 做听障孩子的引路人
2001年,自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的张海燕怀揣着浪漫情怀与使命感,成为了听障孩子梦想启航的引路人。
爱一个不那么优秀的学生,尤其是一个多重残疾的学生需要付出很大心血,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富强,他不仅听力障碍,还有轻度抑郁。刚入校的富强性格孤僻敏感,父母的娇惯使他越发骄纵;自理能力差,生活学习一团糟。张海燕先从沟通入心开始,了解他的各方面信息,还看了他追的偶像剧。通过社交平台有一句没一句的“关心”,张海燕和富强达成了“相见恨晚”的双向奔赴。
感受到他在学习生活中的极大挫败感,张海燕为他量身定制了《成长指导手册》,手把手地教他学习与生活诀窍,为他创造成功的机会。一个个任务,一次次沟通,让敏感自卑的孩子重拾自信。富强妈妈激动地对张海燕说:“张老师,您就是我们全家的恩人!遇到您,是孩子一辈子的幸运!”
五育融合 做听障孩子的点灯人
“班里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大部分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倍感亏欠,于是常常用金钱弥补缺失的亲情。孩子有了钱,就产生了与同学攀比的心理……”张海燕敏锐地察觉到“金钱观”对终身教育的指导意义。
为了扭转不良风气,张海燕为学生们量身定制了系列理财教育活动,家校共育——一手指导家长,一手教育学生。他们的理财教育活动被《新班主任》杂志、济南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报道。如何将劳动教育和专业课融合,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劳动教育?她带着听障孩子登上了荧屏,特色课堂面向全市推广。张海燕坚持教育性、系列化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则设计活动,陪伴着学生走过青春、走过迷茫,点亮他们的心灵之灯。
百果盈枝 育残障幼苗成参天树
“我们不但要努力回归主流社会,还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虽然不能放声高歌,但依然可以用力为自己鼓掌!”张海燕认为,听障孩子和别人并没有太多不同,她不但身体力行做榜样,还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她主持的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吸引国内外138所院校近2000人次来校交流学习,惠及学生10万余人。学生作品大赛获奖达60余人次,近500名学生被高等院校录取;3000名学生成长为技能型人才,融入主流社会,就业率98%以上,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
张海燕始终牢记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努力成为每一名听障孩子的“妈妈+班主任”,努力让每一个听障孩子活得有尊严、有梦想!(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