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贵阳 |也闲书局:赏黔书 话黔事 反哺脚下土地
位于贵阳市云岩区中华北路289号的“也闲书局”,名字取自“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透着坚守文化阵地的执着。书局面积450平米,拥有图书约两万册。
书局的图书选类颇为讲究,主要涵盖文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其中,黔版书和二手书是两大特色。
书局主理人糜志强,笔名“秋蚂蚱”,虽为南京人,却对贵阳这座城市格外钟情。他表示:“贵阳的气候宜人,人亦宜我。这是一块福地。书店是这块福地的一个阳台。我希望一直倚靠在阳台,看黔山、饮黔水、遇黔人、聊黔事……”
他对贵阳的喜爱,从专设黔版书区域可以看出。在这里,能看到何士光文集、董克俊六十年艺术记、戴明贤作品签名本等老一辈贵阳画家、作家的心血之作,它们承载着贵州文化的深厚底蕴;还有《朱启钤传》《中国近代教育奠基人李端棻》《贵州名贤录》等书籍,为读者展现贵州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传奇故事;冉正万、戴冰、周之江等当代贵州作家的签名本,散发着新时代贵州文学的独特魅力;更有《贵州通志 人物志》《苗疆见闻录》《中国贵州民族服饰全集》《贵州历史地图集》等珍贵的贵州史料,如同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化。
谈及开书店的初衷,糜志强坦言:“这从一开始就是一件可能会失败的事。”他还说:“当我想要做书店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仅能仰望星空,还能提供一个宇宙。”
也闲书局不仅是书籍的汇聚之处,更是贵州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这里是贵州作家新书发布会的热门场地,也是外来作家到贵州分享创作心得的选择。
在此举办过戴明贤新书《留得枯荷:适斋文与画》分享会、许知远新书《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分享会、《南国红豆最相思》《凤兮凤兮》新书分享讲座、余未人的《余的贵州札记》新书分享会、冉正万《鲤鱼巷》新书分享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除线下活动外,微信公众号也是也闲书局的“第二现场”。糜志强在公众号上推荐图书、分享阅读心得。在《佩索阿的魅力略大于宇宙》一文中,他推荐韩少功翻译的《惶然录》,并深刻指出:“一个作品的翻译,其实是某种程度的创作,只有优秀的译者才配得上好的原作。”在《漫说<锦城旧事>》一文中,他分享了对四川方言小说《锦城旧事》的感悟:“相比宏大叙事的帝王史观、英雄史观,我更关注如吾辈‘碌碌无为’的人。”
去年7月,糜志强与杜彦之、韩少共同开启《贵州历史上的今天》这一栏目,至今已坚持日更近300天。糜志强说:“作为在贵阳开书店的外地人,这是我对脚下土地的反哺,让本地人更加了解他们生活的城市。”
书是也闲书店唯一的主题。糜志强说:“我不太注重内部装潢,也没条件讲究。我能做的就是在图书选品上下功夫。作为书店,挂着书店的牌子,就要把书做好,这是我的坚持。如果连书都做不好,转而去做其他事情,那么理论上书就成了装潢的一部分,这对我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正如戴明贤在新书《留得枯荷:适斋文与画》的发布会上所言:“今天的都市,外观一座物质的丛林,内涵一片精神的荒原。一个实体书店就是丛林中的一口泉水,一片荒原上的绿洲,非常珍贵,我们更应该尽力支持他们的惨淡经营。”
也闲书局,正是这样一口滋养心灵的清泉、一片守护文化的绿洲,在喧嚣的都市中,静静诉说着黔书墨香,汇聚着文人雅韵。
记者 董容语 舒锐